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百锐资讯 » 避难硐室结构,规划,设计要求

百锐资讯

避难硐室结构,规划,设计要求

发布时间:2013-04-14

  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避难硐室设计, 硐室结构,规划

 

  避难硐室位置在避灾路线上,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,避开地质构造带、高温带、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。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,且顶板完整、支护完好,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。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,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、煤层自燃的措施。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。为了日常维护的方便性以及避险人员的快速进入硐室,避难硐室两端均设计为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:第一道门为防爆密闭门,第二道门为密闭门。防护密闭们上设观察窗,门墙上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,排水管和排气管加装手动阀门。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,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。其中过渡室内设置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;生存室内设置制冷净化一体机、食品、饮水、座椅、监控装置、矿灯、隔绝式自救器以及急救助所需要医疗设备和应急维修工具箱、灭火工具等。气体汇流排

    避难硐室应采用锚喷、砌碹等方式支护,支护材料应阻燃、抗静电、耐高温、耐腐蚀,顶板和墙壁的颜色宜为浅色。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.2米。硐室采用二次支护方式:本避难硐室断面均为拱形,支护采用锚网喷200mm,锚杆顶板采用φ18×2400mm,侧帮采用φ18×1800mm,卫生间、制冷硐室顶板、侧帮均采用φ18×1800mm,间排距800mm,全断面挂网;铺底混凝土,等级为C30,顶底板混凝土中均加入防水剂;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.2m。硐室内预留保护管均为镀锌管;进水、排水、压风、电缆保护管应距避难硐室入口处20m外开始埋入管沟,埋设深度不低于200mm。密闭门处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,混凝土等级为C35,配筋为环筋及竖筋各四排,钢筋采用φ12mm螺纹钢。防护密闭门墙周围进行掏槽,掏槽深度为500mm。

  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80人考虑,每人应不小于1.0m²,过渡室的净面积不小于8.0㎡的使用面积计算:S生 =1.0×80=80(㎡) S过=8.0㎡

   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实际宽度为4m,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4m,生存室的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.2,计算其长度:

  a生=80×1.2÷4=24(取32m);

  考虑到座椅及其它设备占用的空间,初步设计为32m;

 a过=8÷4=2m(取3m);

 a= a生+2 a过=38(m)

    据永久避难硐室施工需要,在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m,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4m时,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32m,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38m可满足要求。